(网经社讯)8月26日消息,以“人机协同催生教育新生态”为主题的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。会上,猿编程发布了最新教育产品和创新理念。
猿编程创始人李翊表示,人工智能时代,教育的核心使命是帮助学生掌握人机协作的关键技能,培养适应智能社会的核心素养。基于此,猿编程提出了一套系统的青少年AI素养培养体系,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实践框架。
网经社教育台(EDU.100EC.CN)了解到,基于八年的一线实践以及对AI教育趋势的前瞻判断,李翊首创提升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的“4C体系”,即“Cognition:提升底层认知能力;Complex thinking:锻炼复合思维能力;Cross - discipline:赋能学科融合;Confidence & Driver:促进自我效能”,推动AI教育从单一技能培养向综合素养培育的范式升级,为青少年构建适应智能时代的核心能力提供了系统框架。
据介绍,在猿编程的教学实践中,学生通过“编写-运行-调试”的即时反馈循环,能显著提升专注力、工作记忆等底层认知能力,同时建立“发现问题-拆解问题-算法实现-迭代优化”的完整认知链条,强化自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。与此同时,算法设计锻炼逻辑与结构化思维,系统开发培养整体规划意识,让复合思维能力在实践中自然生长。更重要的是,每完成一个贴近生活的编程项目,学生都会获得实实在在的成就感,形成“学习-实践-收获”的正向循环,持续强化自我效能感。
“4C体系”中,跨学科融合也是关键一环。真实世界的问题往往突破单一学科边界,而编程的天然跨学科属性,使其成为知识融合的最佳纽带。在主题演讲中,李翊介绍了学生设计的“自动追光太阳能板”项目,需要理解光电效应(科学原理)、运用光敏传感器(技术应用)、设计双向感应结构(工程思维),再通过代码实现“光强对比-方向判断”的数学逻辑。在此过程中,学生发现设备抖动问题,最终通过设定合理阈值解决,直观感受到学科知识联动解决真实问题的魅力,进而激发对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。这正是“Cross-discipline”理念的生动实践。
猿编程不仅面向家庭用户推出C系列(《编程应用与计算思维》)、A+系列(《高级算法与人工智能》)等课程,面向校园场景也推出AR编程、实物化编程、智能硬件编程等创新产品,为素养培养提供多样化载体:AR编程打破学习高阶编程知识一定需要电脑的限制,以沉浸式体验让编程学习更直观;实物化编程通过手脑协作,潜移默化锻炼逻辑思维;智能硬件编程搭配自主研发的“i智造”套装,让孩子在模型制作中感受科技魅力,激发探索欲。
与此同时,猿编程进一步升级产品矩阵,在此次大会上展出猿创未来人工智能教育平台(下称“猿创未来平台”)与“星瀚”AI教育终端,构建起覆盖全场景的AI教育生态。
猿创未来平台遵循“教-学-练-测-评-管”一体化设计,形成“数字基座+课程体系+AI实验室+具身智能”四大板块的协同形态:以数字基座作为统一入口与运行底座,承担账户体系、备授课、中台服务、数据回流与可视化治理;以课程体系提供结构化的教学目标、内容与活动设计,直连课堂与评价;以AI实验室提供多模态创作与原理可视化环境,降低教师开课与学生探究门槛;以具身智能套装把抽象算法“落到手上”,在真实情境中实现项目式学习与能力验证。四者数据互通、流程贯通,支撑学校在较短周期内实现“即建即用、即装即教、即学即评”,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支撑,并为学生提供沉浸式、互动式的AI学习体验。